女人这一生是该依赖自己,还是依赖丈夫呢?如何才能平衡家庭与事业?在拳王妻子冉莹颖的故事中,我找到了答案。
1984年,冉莹颖出生在贵州遵义。父亲在她两岁时离家,母女俩相依为命。小小年纪的冉莹颖便懂得体贴,洗衣做饭这些家务事她都帮母亲分担。寒暑假时,她还会到母亲所在的米粉厂打工赚钱。
冉莹颖的妈妈为她骄傲,不仅因为她懂事,还因为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。中考时,她成为了遵义的状元,大学时,她顺利考上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系。而且冉莹颖天生丽质,亭亭玉立,明眸皓齿。大三时,她获得了“贵州旅游形象大使”的称号。
展开剩余84%也正是因为这次活动,她与邹市明相识。邹市明比她大三岁,14岁开始习武,16岁转练拳击,19岁成为国家队成员。在两人相识时,邹市明已经是世界拳击锦标赛的亚军得主,雅典奥运会的铜牌获得者。这些成绩也为中国在拳击项目上赢得了首块奥运奖牌。
冉莹颖和邹市明的爱情,就像张爱玲形容胡兰成时所说:“见了他,她变得很低很低,低到尘埃里,但她心里是欢喜的,从尘埃里开出花来。”他们的恋爱之路并不平坦,邹市明在一年内曾提出过23次分手,而为了备战奥运,他还要求冉莹颖半年内不要打电话,不要发信息,也不要去找他。冉莹颖一一答应了。
婚礼的所有事宜,冉莹颖几乎都亲自操办。为了配合邹市明的训练计划,他们把结婚日期定在了大年初三,因为那时正好是他的休息日,而且队友们也能参与其中。冉莹颖怀孕五个月时,仍在忙碌着筹备婚礼,而邹市明则专注于伦敦奥运会的备战。她并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,大学毕业后,她曾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担任主持人,主持过《交易进行时》《港股直通车》等节目,工作稳定且前景广阔。
但她选择了支持邹市明的事业,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这段感情。2011年2月5日,冉莹颖与邹市明举行了婚礼,6月27日,他们的大儿子邹明轩出生,2013年,二儿子邹明皓也来到了这个世界。
邹市明的规划原本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退役,转向职业拳击,那时正是他的巅峰状态。可是回顾当时的中国拳击,他意识到后继无人,为了祖国的荣誉,他决定再坚持四年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,他再次摘得金牌。2013年,邹市明正式退役,签约经纪公司,转型为职业拳手。
冉莹颖为了配合丈夫的规划,辞去了工作,陪着他去美国培训。从车子、房子、教练到训练场地,一切都由她打理。她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,更是他的营养师、司机、翻译、按摩师,一手包办了所有后勤事务。
2013到2016年间,邹市明的职业拳击生涯有过高峰也有过低谷。最终,他如愿获得了金腰带,成为继熊朝刚之后中国第二位职业拳王。邹市明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努力,背后又有冉莹颖默默无闻的支持。她为他处理一切事务,自己却要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艰难的平衡。
在那段最忙碌的日子里,冉莹颖几乎每天工作16个小时,她是所有事物的“多重角色”:既要照顾孩子、料理家务,又要处理业务,甚至管理多个企业。她那时的生活像是不断在“跑步”——既要照顾家庭,又要承担重重责任。
2017年的金腰带之战,邹市明因体力不支败给了日本选手,落泪痛哭。冉莹颖立刻冲到台上安慰丈夫,低声给他鼓励:“男子汉有泪不轻弹,听我说。”邹市明擦干眼泪,坚定表示:“我听她的。”在公众批评邹市明“送水工打哭了”的时候,冉莹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回应,强调邹市明为中国拳击做出的贡献无法抹去。
然而,冉莹颖并未因此得到应有的理解。她曾因外貌、衣着等问题遭到无情的指责,甚至被骂是“败家女”。这些批评让她数度崩溃,2017年8月6日,她在直播中情绪失控,眼里含泪,语无伦次地表达自己的痛苦。第二天,她发布了“哭一场,一切烟消云散,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去拥抱第二天的太阳”的文字,试图释怀。其实,这些风言风语依然深深影响着她。
尽管如此,邹市明一直站在她的背后,支持她。他在采访中说:“没有冉莹颖就没有现在的我,我们是一起的,共进退。”谈到创业失败,邹市明也表示,自己曾因过于幼稚、情怀过重而陷入困境。“商业是血淋淋的,”他说,“但只要家人能吃得饱,生活就能继续。”
如今,冉莹颖与邹市明继续携手前行。邹市明计划年底重返拳坛打一场比赛,不论输赢,只为证明自己。而冉莹颖则签约了遥望科技,转型做直播带货,未来可期。她的事业正在逐步回升,展现出了不屈的韧性。
回顾冉莹颖的奋斗历程,我们不难发现,虽然她为家庭做出了很多牺牲,但也失去了自己作为独立女性的定位。女人,依然需要有自己的事业,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,这样在遇到风雨时,才能与伴侣共同分担风险。而冉莹颖遇到的是一个有责任心、有担当的丈夫,若换成其他人呢?万一她的丈夫不是那么可靠,情况会如何?
就像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一样,女人如果只能依靠男人,除了爱情,还能收获什么呢?或许,给自己留一条后路,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发布于:江西省信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